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,人們經曆了太多的突如其來和意想不到。
⠀
(新華網報道截圖)
⠀
由無限極獨家冠名、新華網發起的《知食中國》欄目,製作了一期特別的節目。欄目組在廣州征集了3000多個關於“廣州味道”的故事,邀請了其中四位被廣州味道治愈過的嘉賓,聊一聊他們眼中2020年的故事,並為他們獻上一頓特殊的美食測試。記憶中的味道永存,在每個人心底,都有一份獨屬於自己的“廣州味道”。
⠀
請回答,俘獲你的“廣州味道”是什麽?
無限極專賣店店主陳雨華、動漫畫師李文翰、美食博主肉肉、援鄂醫生郭怡,心中各有不同的答案。
臘味煲仔飯、沙薑雞、薑撞奶、白切雞、蔥油雞、馬蹄糕、鳳爪、雙皮奶、綠豆沙、燒鵝、老火靚湯、潮州鹵水、砂鍋粥、幹炒牛河、豬腳飯……一串串熟悉的美食名字,讓那句“食在廣州”極具誘惑力。
⠀
廣州人有哪些飲食特質?
⠀
肉肉說:“廣州人都有兩個胃,一個吃燒味,一個喝糖水。”
李文翰說: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食無湯。”
郭怡醫生則說:“飯前涮碟!”
⠀
今年以來,有沒有一頓飯讓你念念不忘?
⠀
⠀
陳雨華覺得,那是兒子給他做的第一頓飯。今年很多人都在沉默發力,陳雨華也一樣,跨過疫情之後變得更加忙碌。一次送貨回來實在太累,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,最後是被兒子做的煲仔飯香味饞醒的。“他知道你辛苦,能換過來記掛你、照顧你,我覺得再累都值了。”
⠀
郭怡說,是在湖北抗疫一線時,喝到的一碗蓮藕排骨湯。“一位當地的農民專門在自家池塘挖了一些蓮藕,放在我們駐地門口。酒店工作人員就做了一大鍋蓮藕湯。在寒冷的冬天能喝到這麽溫暖的湯,是很幸福的。”
⠀
肉肉記得,那是回到廣州那天,樓下吃的一碗車仔麵。“今年我一直滯留在外地,回到廣州發現,平時愛去的店鋪全部關門,隻有我家樓下那位很凶的阿姨開的便利店。一年沒回家,她還記得這個總是一個人來的小姑娘,吃麵要多加魚蛋和腩汁。”
節目最後,特別為四位嘉賓分別奉上三道地道的廣州美食,其中有一道是他們的家人親手烹調。究竟哪位家人為他們烹調美味?他們是否選對了那款熟悉的味道?家人又有什麽心裏話要對嘉賓們說?答案留待觀眾們從影片中尋找。
⠀
⠀
為了提高國民對食物營養及安全的認知,促進健康飲食文化的普及,在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的同時,推動全民健康事業的發展,新華網攜手無限極推出了《知食中國》係列節目。 目前,《知食中國》節目已經走進了6座城市。接下來,節目組還將探尋另外6座中國城市,通過精彩的故事片和係列視頻短片,跟大家一起探尋中國的“食育之道”,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下城市飲食文化的差異,敬請期待。
⠀